品牌家居严选导购平台,为家装小白赋能

2023,陶瓷行业“劣币驱良币”,能亏者后赢?

  2023-03-23 08:46:56   3152 发表观点  

  • 微信
  • 微博
  • Qzone

摘要:有的厂家缺乏降本增效的优势,故只能用劣质原辅材料、减少烧成时间,或借双碳之名,将瓷砖减轻减薄,将釉层减薄,将坯体做黑。一些佛山大厂自己工厂生产成本降不下来,同时也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于是他们也降格到各产区的小厂去贴牌。

今年3.15,广东马可波罗、蒙娜丽莎等一线品牌拿出几款750*1500做引流促销,不到100元/片的促销价格,让一些其它品牌的终端商家感到很“受伤”。2023年,一线品牌的价格降维,应该才刚刚开始。


同样,很多流量型企业也在忙降价促销,以及想方设法降本增效。


当然,这些举动实施之后,也可能有一个坏的结果是减质量。


有的厂家缺乏降本增效的优势,故只能用劣质原辅材料、减少烧成时间,或借双碳之名,将瓷砖减轻减薄,将釉层减薄,将坯体做黑。


一些佛山大厂自己工厂生产成本降不下来,同时也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于是他们也降格到各产区的小厂去贴牌。


而在终端,首先大型整装企业基装、固装这块价格都已非常透明,于是它们集体转而向材料、软装要利润。而像陶瓷行业产能过剩这么严重,品牌还这么多,自然就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而且,更严重的是,整装公司绝大多数做刚需市场,整个行业目前也正在深度洗牌过程中,所以,对瓷砖等材料的价格也是一压再压,企图榨干最后一滴血。


而在房地产工程集采板块,入围的瓷砖企业经过轮番价格厮杀,单价、利润也是跌得不能再跌。有的品牌为了保现金流,不计成本拿订单,甚至报价要低于行业平均成本价。


更令一些品牌企业恼火的是,明明是我的品牌中标了,为什么主体工程我却做不到,只能做个售楼处、会所等?


越是消费降级,越会价格战遍地狼烟。


那些本来就弱势的企业实在顶不住,就只能降低产品质量,得过且过,直至缴枪下场。


而那些采购商也因为追求最低成本,导致最后总是“价低者中标”。


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劣币驱逐良币”来源于一个这样的故事:在16世纪,金属货币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当时的英国铸币局局长托马斯-格雷欣就发现一个现象,消费者喜欢保留手中的良币,即含有贵金属(金/银)含量比较高的金属货币,而金属含量比较低的金属货币通常就会被第一时间花掉一一流通到市场上去。


2023,陶瓷行业“劣币驱良币”,能亏者后赢?


今年大家都有个感觉,瓷砖零售+工程+整装市场流量争夺均会超白热化,故多数人会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即全年线上线下忙得不可开交,总之,比2019年之前还忙,但可能大家还是都不赚钱。


“最忙也最不赚钱的一年”,这是今年第一季度大家的集体预判。它揭示了背后一个很无奈的真相,即虽然明知今年不赚钱,但还得在这儿忙着,不可轻易下桌。否则,一旦下桌了,就很难再回得来了。


这种现象就像去年的终端,经销商老板明知在投标后材料几乎不赚钱,但还得咬咬牙做下去,为什么?


因为公司的员工要有事做,他们要领工资。这是留下他们必须经历的一关。否则,员工散了之后,往往就覆水难收了。


经销商是这样想的,一些大厂也是相似的情况,因为工厂一旦长时间停厂,把工人解散了,要重新召回也很麻烦。同时,整个供应链如长期停顿,一旦要重启也不容易。


综上所述,预判今年的基本情况大概是,表面上是终端市场拼价格,实际上从深层次讲,今年拼得是综合实力,拼得是过去的家底一一即拼谁经得起亏损。


假如你的品牌接下来经得起连续亏或低毛利率两三年,那恭喜你,你这一轮经济周期大概率不会被洗掉。


标签: 陶瓷行业瓷砖 来源:陶商资讯

免责声明:本网来源所有作品拥有合法版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来源作品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进行删除。
0 条评论 0 人参与

登录发表做个有身份的人

最新评论 刷新